Monday, February 22, 2021

塑造工作 (ShapeUp)

我朋友很欣賞 37 signals 公司的工作哲學 ---「塑造工作」,推荐給我看。(37 signals 公司是間一流的 web application 公司)

該書對於軟體工作倡議的分工方式,我認為相當的有道理。杜拉克曾經有一篇文章探討如何提高知識工作者的產出? 該文提到了幾個重點:

 1. 界定任務

 2. 專注於核心工作

 3. 界定績效

 4. 管理者與知識工作者建立夥伴關系


杜拉克來自實務的觀察自然有其道理,但是,要怎麼應用在軟體開發上呢?對於軟體開發的實務來講,十次中有九次,往往都牽扯到未知的實驗與探索,換言之,軟體開發的實務之中,往往帶有一定的科學理論建構性質。有了未知性質的工作,任務難以界定;而邊界難以界定清楚的工作,績效又該如何界定呢?我在過往工作的經驗之中,往往只能使用「專注核心工作」的原則,對於其它三項原則,往往只聽樓梯響,不見人下樓。


塑造工作」一書提出的解決之道相當有特色:將團隊拆分成「資深團隊」與「循環團隊」。「資深團隊」負責塑造工作,塑造完成的工作,應該是已經將高風險與未知的部分移除、可以在 6 週之內完成的明確開發工作。塑造完成的工作,交給「循環團隊」去開發,而循環團隊的任務則是要在 6 週內完成開發任務。


從界定任務與績效的角度來看,資深團隊的任務是要正確地塑造工作。而循環團隊的工作則是準時地把塑造完成的工作加以交付。這正也符合了杜拉克說過的,「規畫」與「執行」應該分開來做。有了明確的任務界定,界定明確的績效也因此可能發生。(註:杜拉克同時也說:『分開來做,是指在不同的時間做,但是,不一定要交給不同的人來做。』)

從夥伴關系的角度來看,上述的資深團隊,一方面帶有中階管理階層的屬性,因為他們的任務要決定『去做什麼與不做什麼』。更重要的是,他們也是該領域中極為卓越的知識工作者,否則,勢必沒有足夠的能力,來為循環團隊塑造可以達成的工作。管理者與知識工作者兩個不同的身分放在同一個腦子裡,自然可以形成夥伴關系。